锐意改革,创新驱动。过去一年,面对严峻的外经贸形势,深圳海关全力以赴,通过创新、改革强关,努力提高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培育良好营商环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打好促外贸稳增长攻坚战,为深圳争创经济发展新优势增添动力。统计显示,去年,深圳外贸出口16415.4亿元人民币,连续23年位居内地大中城市首位,在贸易、市场、产品等方面,结构持续改善。
创新强关
提升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
“汇总征税”、“主动披露”、“互联网+”,2015年海关业务出现了很多新词汇。深圳海关紧贴外贸企业实际,不断开展各类业务创新,在提升自己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的同时,推动深圳的企业从主要依靠低成本竞争,向更多以智力投入取胜转变,积极打造外贸竞争新优势。
“汇总征税”做“减法”,为企业减负。深圳海关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将逐票征税改为一段时间内汇总计征。这项看似简单的创新“减法”,仅4个月就给东莞玖龙纸业节约成本28万元。目前,深圳海关共受理100多家企业汇总征税申请,已通过评估98家,受理汇总征税报关单12.5万票,涉及税款140多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倍和10.2倍。
“主动披露”,让守法企业享政策红利。近日,惠州市某公司就内销保税料件向海关申请补税处理,经深圳海关审核后,以后续补税方式补征税款6000余万元,未再受到其他行政处罚。这是深圳海关2015年新推出的“主动披露”新政,是该关落实海关总署简政放权、强化事后监管工作部署,借鉴“守法容错”先进管理理念的创新举措。
企业“主动披露”制度是海关总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改革项目,深圳海关是海关总署首批10个试点海关之一。在海关发现之前允许企业主动报告违规问题或差错,并视情节给予从轻、减轻或不予处罚等政策,是学习借鉴国际现代海关制度普遍采用的“守法容错”管理理念,有利于中国海关更好地与国际海关通行做法接轨,促进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目前,已有24家企业主动向深圳海关申请“主动披露”,该关按照规定分别给予了优惠政策处理。
“互联网+”,让传统加贸迸发新活力。深圳海关将“互联网+”这一新思维运用到传统加工贸易监管中,把加工贸易全程信息化作为创新的“重头戏”。实施业务创新以来,深圳的加工贸易企业无需多部门往返跑动递单,实现了“零跑动”、“全天候”办理业务。
加工贸易全程信息化改革是以电子数据网上申报替代现场递交纸质单证,实现企业足不出户网上办理海关业务。信息化改革的核心在于简政放权,改革后通过系统控制,作业环节减少一半,单证提交量精简7成。以加工贸易手册设立为例,改革后企业可通过深圳宝安区网上政务“单一窗口”办理业务,由于海关与贸工、银行等多部门实行数据联网传输,使得过去要提交的26种纸质单证减少为9种单证的电子扫描件,企业无需多部门往返跑动递单。
目前,这项改革已推广到深圳海关全关区,企业反馈,单项业务办理时间缩减了70%以上,一年节省打印纸质单证等相关费用约过千万元。该关的这项改革2015年被评为“深圳市优秀改革项目”。
同时,深圳海关正探索运用互联网+支持外贸新兴业态发展,包括支持一达通等新型外贸服务平台企业,助力企业拓展市场等。目前正在与深圳龙岗区政府合作研究建设加贸电商平台,探索加工贸易产品销售“工厂到消费者(M2C)”模式,帮助加贸企业拓展国际和国内终端消费市场。
改革强关
培育良好营商环境
环境是制度红利,环境也是生产力。深圳海关改革强关的成效,重点体现在营商环境的改善上。
无纸化通关全面覆盖,提升效率。今年,记者发现深圳海关隶属的蛇口、大鹏等海关,以往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报关大厅却不见什么人影。原来,该关海、陆、空、铁、邮以及保税区等全部货运通关现场,都实现了通关作业无纸化全覆盖,企业足不出户就可办理申报、放行等海关业务。2015年,深圳关区通关全程无纸化报关单已达890.1万票,占总量的九成以上,以无纸化方式报关的企业达8.5万家。
同时,深圳海关在2015年4月启动“泛珠”四省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7月实现区区联动,9月实现关区内一体化。接受“泛珠”四省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报关单申报占区域内总量的近一半,查验异地申报、口岸查验报关单占区域内九成以上,为全国一体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支持外包企业“走出去”。简化报关手续,实现快速通关;实行归并申报,对随海油工程船舶出境作业物资采用清单式申报,按“免税物资清单”、“非免税物资清单”进行备案登记,企业无需逐项申报物资,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这是深圳海关在2015年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支持对外承包海洋石油工程建设服务企业“走出去”的新举措,这些改革促进了我国重大设备和优势产能输出,实现互利共赢。
深圳海关还在通关现场设立专门窗口,确保工程顺利按时开展,企业可随到随办。同时,设立专门联络员,与企业建立“点对点”辅导机制,提前告知企业海关最新的政策法规,从国家政策、关务咨询、企业诉求3方面密切关企沟通,及时协调解决业务难题。
提高国际化水平大力促进便利化。深圳海关通过不断完善国际海关合作机制,引导更多企业享受越来越广泛的国际通关便利,为企业在国际营造更广阔优良的通关环境。通过关务辅导等方式帮助企业提升内控管理和供应链安全水平,帮助自贸区企业参加中美海关C-TPAT联合验证、AEO国际通关互认等国际海关合作项目,符合条件的企业将优先在美国、欧盟各国、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享受简化办事程序、快速通关等优惠措施,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深圳机场实行24小时通关,助力深圳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枢纽作用。机场口岸旅客24小时通关,为开通更多国际航线提供了基础,提升深圳城市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全力以赴
打好促外贸稳增长攻坚战
面对严峻的外贸形势,深圳海关全力以赴促外贸稳增长,先后出台支持深圳市外贸稳定增长争创经济发展新优势的13条措施、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的30条措施、支持深圳市外贸稳定增长行动方案的12条措施等,紧紧围绕国务院“三互”方案和总署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聚焦业务改革“一体互通”,推进、落实28项重点改革项目、103项具体工作。
关区“一体互通”业务平台全面建成,物流监控、行邮监管、加工贸易、保税物流、通关管理、企业管理、大数据、政务办公和指挥监控“九大应用平台”实现互联互通。2项改革措施作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可复制推广改革创新经验被省政府推广。
目前,深圳海关已成功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创新制度8项,取得较好效果,其中“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实施后,货物进出区平均通关时间从2小时缩短为30分钟;“简化无纸化通关随附单证”实施后,每月累计减少企业递交随附单证近40万份;“智能化卡口验放”则将载货车辆通过卡口时间由几分钟缩短为30秒。
针对前海现代服务业“港仓内迁、港店深仓、门店直配”等特点,深圳海关量身打造“前海-香港快速通”服务品牌,采用跨境快速通关模式,叠加“电子关锁”和“智能化卡口”,实现货物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陆路口岸间通关流程的智能控制、车到起闸、即到即放的便捷式快速通关。目前,企业入区货物通关时间已由4-6小时缩减到1-2小时,为企业节约超过10%的交货成本。此外,深圳海关已在试点将自贸试验区报关企业办理注册登记由许可制改为备案制,企业提交资料从7类减少为3类,通过设置"一个窗口"专职负责办理,承诺办理时限从40个工作日缩短为8个工作日。
同时,深圳海关积极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盐田综合保税区(一期)、前海湾保税港区二期等项目稳步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对外贸的拉动作用有效发挥。今年1月15日,经过两年时间建设的深圳盐田综合保税区(一期)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该保税区叠加了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的所有政策功能,是目前国内政策最优、功能最齐全、开放度最高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该保税区可完全对接自贸试验区,未来可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展示交易、检测维修等各种新兴业态。